跑跑车游戏网
您的位置:首页VR资讯中心VR百科 → VR社交模式会成为“精准诈骗”的重要途径?

VR社交模式会成为“精准诈骗”的重要途径?

2016/9/11 9:17:14来源:本站整理作者:不详我要评论(0)

VR的社交模式看起来很美好,不过这可能会成为未来“精准诈骗”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2014年收购Oculus VR公司以来,Facebook便从未掩藏过它试图在未来VR平台时代,延续其互联网社交领域统治地位的勃勃野心。

早前,在罗马举办的一场Facebook用户现场问答活动中,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便在继续鼓吹VR将开创互联网社交新时代的同时。

也不忘再三强调Facebook将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不过,作为当前全球最大也最为知名的社交平台,虽然Facebook的霸主地位不容置疑,其野望也确有实现的可能性。

但与此同时,各种麻烦同样也让它不堪其扰,甚至会影响到Facebook未来在互联网VR领域中的种种布局。

如在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上,尽管Facebook一直试图在这一领域中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甚至不惜为此公开与美国FBI唱反调以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

但一直以来关于该公司利用客户个人信息进行牟利的负面新闻却从未断绝,不仅饱受全球各方人士的激烈抨击。

极其自然的,伴随着扎克伯格所描绘的VR社交时代以肉眼能见的速度不断临近,无论是对Facebook,亦或是其它互联网社交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将可能带来的全新信息交流模式也加剧了“信息安全”这一互联网“隐忧”的生长。

VR社交时代,信息安全问题继续猖獗

今年8月末,距离2014年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两年后,WhatsApp宣布将第一次修改其“隐私条例”,决定选择性的将所属用户的部分信息分享给Facebook。

尽管在WhatsApp的这份对外声明中,着重强调其目的是为了“便于Facebook进行更准确的好友推荐,同时有利于帮助用户屏蔽垃圾信息”。

但在引起全球广泛争议的同时,这也瞬间击溃了它一直以来试图维护的“全球最安全通讯工具”形象。

因为无论WhatsApp如何辩解,有着“前科”的Facebook都能够轻易的把这种来自用户的信任毁于一旦。

很早之前,关于Facebook通过持续采集用户的页面浏览关键字来截获用户的各项个人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语言、感情状况、兴趣爱好、学历、工作、国家、教育, 收入等)。

然后利用这种“精准定位”分析得出的结果来获得用户的长期爱好与近期需求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商业牟利的行为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而在Oculus Rift CV1推出后不久,外媒便曾报道过,有用户通过拆包发现。

Oculus Home作为Oculus Rift头显的主界面系统在运行工作,甚至待机时。

都会不间断的产生一个持续向Facebook服务器发送数据的“可疑”系统进程程序OVRServer x64.exe。

尽管到目前为止Facebook都并未公开就这种说法作为任何回应,但部分信息安全人士坚持认为。

这个程序是Facebook在Oculus Rift中留下的一个可以主动收集、分析并传输用户个人信息的系统后门。

将VR社交的“信息安全”这个原本还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问题原原本本的摆到了公众面前。

而与过去相比,这种发生在VR领域中的信息泄露问题,可能会加剧个人信息的深层次暴露,从而造成无法换回的灾难。

VR社交或将为“精准诈骗”提供更加便利的“生长”土壤

早前,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的“徐玉玉事件”,让“精准诈骗”成为社会各行各界耳熟能详的一个负面名词。

作为一类随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而开枝散叶的新型犯罪形式。

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得受害者个人详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个人进行“量身定做”的精准诈骗具备极其强烈的针对性。

在基本信息,职业、爱好、教育背景乃至最近关注的事物、当前的状态都被犯罪分子掌握的情况下。

只要受害者在思维上稍有松懈便极有可能因此上当受骗——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屡次上演的死亡悲剧无一不凸显其可怕之处。

而按照当前VR业内人士对于未来VR社交时代的憧憬与描述,很多人已基本接受VR平台将以“第二世界”的名义介入人类生活的说法。

先不论这种改变会给大众带来多少便利或好处,我们首先应注意到——与当前某些所谓强调“真实性”的网络直播或者真人秀综艺等带有表演性质的个人展现平台不同。

在VR社交环境中,用户的一些个人生活习惯,身体特征,乃至行为模式将有极可能在不自知中被以公开化、透明化方式的“真实且完全”的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与原先那种通常意义上仅仅只是单纯只是个人相关文字、数据或影像上的信息泄露相比。

VR社交的普及可能将为“精准诈骗”提供更加灵活广泛的操作平台。

一旦用户的这些深层次个人信息被某些犯罪分子利用,便极有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应从源头上维护VR社交的信息安全

从个人信息泄露发展到个人隐私的曝光,然后更进一步造成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名誉安全的受损。

一般情况下,个人VR信息安全也将遵循这一恶化进程来影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三个信息可能泄露的源头来进行监控。

政府职能部门的核心作用

首先,作为VR社交秩序的终极维护者与主导者,各国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最为重要的。

无论是相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还是最终的执行与反馈都需要依靠它的核心作用。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是当前掌握着人类社会个人信息来源的最大主体,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

大众个体与本国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涉及到当前正常人类社会交流构架的方方面面。

但由于个体的天然弱势地位,在这种信息交流过程中,也需要政府在对整个VR社交领域进行管理的同时。

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公众监督机制,针对各种情况——无论是事发前的监管。

还是问题爆发后的问责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体现政府职能部门在这个领域的表率作用。

平衡VR社交平台的信息泄露的可能

就当前互联网信息安全状况来说,除Facebook之外,如Google同样也因为adWords软件而饱受批评和质疑。

但客观的说,尽管这些互联网巨头通过一些非法或打着擦边球的“后门”程序收集用户隐私信息。

并以此牟利的做法确实相当不妥,相对而言,它们却非常严格的遵守了自己给自己的制定的“商业保密”原则。

只自用而并未将这些私密信息公开传播到互联网上。

从Facebook、谷歌等公司不惜就“信息安全问题”与美国FBI公开对抗的决心看来。

它们的行为客观上也可被视为某种狭义上的“商业道德典范”。

虽然这并不值得赞赏,但这恰恰却是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与团体所严重缺乏的。

正是因为这些企业与团体的“不负责任”行为在如今社会上酿出了一系列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的惨祸。

因此,未来要根本上杜绝VR社交平台利用用户个人信息来进行“商业牟利”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如果能够在以“不对用户造成损失”为红线的前提下,以相应法律法规为限制框架。

大幅度提升VR企业本身违规的成本,或许才能够让VR社交的信息安全呈现一种良性的发展局面。

个人应加强在VR社交中自我保护意识

除去客观原因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其实目前很多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发生的恶性案件往往都是网民自己的一时不查而带来的。

归根结底,其根源于个人在互联网社交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此,我们应该明确两点——

第一,“虚拟现实”,“虚拟”为因,则“现实”为果

正如上文所说,当前互联网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其实是很可怕的,这也是当前很多线下悲剧发生的主要诱因。

而随着VR技术的进步,与VR社交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其本身的特性将会让这种危险更一步放大。

这也就进一步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虚拟”将会对“现实”带来的连锁反应。

改进自身的“轻浮”态度,不轻易在任何“虚拟场景下”将自己的现实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第二,“虚拟现实”,“虚拟”为轻,而“现实”为重

或许VR社交真的能够实现人类关于互联网“第二世界”的梦想,但只要科学技术没有进步到能够让人类完全摆脱现实的束缚。

依靠思维便能自由生存于互联网中的高等层次,那么我们便必须正视——无论未来VR技术带来的“拟真感”如何强大。

但我们首先必须要分清“虚拟”与“现实”的主次之分,不应将两者混为一谈。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在VR社交营造的“环境”中,从而失去对自我“隐私”信息保护底限的坚持。

总的来说,VR浪潮已呈谁也无法阻挡的滚滚之势席卷而来,而作为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个部分。

如何让VR社交避开其前身存在的种种弊端,杜绝其成为“精准诈骗”的温床,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探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查看所有0条评论>>